原标题:科研引领:新时代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必由之路
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及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有必要兼顾整体性、功能性和动态性,从“全系统、全周期、全寿命”角度深化研究。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教育装备的关键支撑。
科研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组成,具有关键的支撑、驱动和指导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装备创新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教育装备科研工作,摒弃无规划发展、拍脑袋决策、跟风式配备、低价值应用等错误观念,更好地探索规律、优化投入、破解难题、激发效益、引领创新。
把握教育装备科研基本原则
我们要按照国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科研总体部署,探索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装备科研体系。
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技术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求真务实。立足中国立体化、多样化的国情、教情,关注教育装备多维度、多要素和多层面研究,以教育装备支撑服务各级各类教育高阶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突出教育装备科研的实践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把有限的经费投入用在刀刃上,引领教育装备改革发展。
坚持一线规则。切实服务基层一线教育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深化教育装备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加强教育装备育人功能和适宜性评价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接受科学的检验。
坚持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装备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打通“政产学研用”,调动各方科研创新主体积极性,推动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创新,夯实教育装备研究元理论、基础理论和系统理论,推进教育装备研究范式、模式和方法创新,不断丰富教育装备科学研究的理论、学术和话语体系。
丰富教育装备科研理论视角
教育装备是包含规划建设、研发配备、管理应用和绩效评价等在内的相关政策、理论与实践。
教育装备治理在政策研究层面,亟待进一步统筹好治理规律、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深化科研,促进完善政策体系、健全防控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破解配不齐、质不好、用不足和效不佳等问题,发挥装备投入绩效。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研创新体系,引导教育装备由传统生产走向现代制造。
教育装备需要课程化,研究以教育装备为支撑对教学过程的重塑再造。国家课程规定的实验教学,是典型的课程装备化与装备课程化相融合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有机融合,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及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有必要兼顾整体性、功能性和动态性,从“全系统、全周期、全寿命”角度深化研究。有学者借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教育装备的功能,认为教育装备应帮助培植和维护一种新型学习生态圈,学生认知是在人与环境构成的整合系统中完成的。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装备成为教育信息化新引擎,引起教育部门、行业企业普遍关注和热衷,各类新技术应用在学校层出不穷。科技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甚至会给师生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因此亟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装备进入学校的教育教学适宜性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健康隐患和伦理道德等因素。
提高服务决策能力
为决策提供优质咨询技术服务,是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重要价值体现。
教育肩负着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教育装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亟待强化以科研驱动、引领发展的能力。
本文地址:/qsnjy/76254.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福建力促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下一篇:大专士兵考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