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环节,承担着对幼儿知识的传授、兴趣的培养和探究能力养成的任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试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摘 要: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环节,承担着对幼儿知识的传授、兴趣的培养和探究能力养成的任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上存在一些问题,合理科学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注重目标和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及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科学教师 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科学教育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幼儿园所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在理论和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实施过程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科学素养较薄弱,因此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等科学学习内容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是不像成人所了解的科学那样深奥、抽象。由于年龄和认知有限,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事物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了解和认识世界,比如碰一碰、摸一摸、做一做等,通过与环境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各种特性。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包含“教”和“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边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要协调好双边的关系,就必须使得“教”和”学”达到平衡,且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过于偏向某一方面就会造成严重的片面性。
一目标定位不准
1.培养目标不准
一些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对科学教育的灵魂品质依然认识不足,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未认识到培养探索精神的的重要性。
2.目标要求过高
制定的活动目标脱离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使得目标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要求,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
二内容选择不当
1.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知识发展水平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难易把握不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无针对性,阻碍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
2.内容的趣味性不够
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理解不透彻,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往往照搬教材,过于机械和死板,偏重于知识灌输,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如何顺利完成一日活动的计划,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忽视最本质的科学精神。
三材料准备不充分
1.活动过程中材料提供的数量少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独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而更多的是教师给幼儿演示,极个别的才有操作机会。
2.活动材料的种类单一
幼儿个体有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对材料的需求不一样,单一材料会使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挑战性,其兴趣和探究欲会有所下降。
例如让幼儿进行“沉浮实验”应提供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岩石、细树枝、软木塞、橡皮泥、金属薄片塑料回形针、铁质回形针、塑料勺子和铁勺子、乒乓球、大玻璃珠等。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的沉浮,学会对不同材料性质进行比较。反之,如果材料准备太单一,太少了,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教师的问题
1.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没有具备真正的科学教育意识,认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意义不大,不过就是多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未认清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2.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
本文地址:/qsnjy/132685.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拉近時空距離激發科學熱情